關於我們
中華人工智能實驗室 (CAIL) - 服務全球華人社群
實驗室創始團隊
實驗室專案團隊
實驗室業務團隊
中華人工智慧實驗室 (CAIL)
中華人工智慧實驗室 (CAIL) 致力於利用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建構垂直領域的 AI 推理模型,打造垂直領域的知識庫。我們匯集了來自華人地區各界的人工智慧專家,包括學者、工程師和企業家,目標是將人工智慧技術融入各行各業,實現產業智慧升級。
CAIL 的核心研究主題
企業為本,AI賦能,聚焦中華,接軌世界:開啟智慧製造新時代
一、倡議背景
二、倡議目標
三、倡議內容
四、中文特殊性
在發展中文的AI推理模型時,需要考慮以下幾個特殊性:
五、接軌世界
實驗室團隊
AI 賦能 、 企業為本、 聚焦中華、 接軌世界
實驗室共同主持人
伍自強 碩士
學經歷
透過AI技術,我們致力於助力企業實現數據驅動的決策和創新,使其轉化為智慧化和知識化的組織。
實驗室共同主持人
陳嘉琳博士
學經歷
2012~迄今与AI、智能製造相关的经历
我希望AI能成為人類智慧的延伸,不僅解決複雜問題,更能啟發我們探索未知的勇氣與智慧
實驗室共同主持人
吳易達博士
學經歷
實驗室專案主持人
李永輝教授
學經歷
•現任 (2021起),長榮大學安全衛生科學院教授研究員
•2018/3-2020/2 臻鼎科技集團工業大數據 專案顧問
•2016/8-2018/7 東海大學 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系 客座教授
•2011/8-2016/7鴻海科技集團 IE學院 協理
•1988/9-2011/12 台灣科技大學 教授退休,2016獲頒 名譽教授
•1988/9 美國德州理工大學 工業工程 博士
2018~迄今與AI演算法相關的經歷
•2024財團法人職業災害預防及重建中心,智慧人因性危害風險評估工具開發
•2022 核桃運算公司 販賣機的收益最大化之補貨和配送智慧系統開發
•2022 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AI智能零售圖像辨識行銷應用程式開發
•2019-2020 臻鼎科技集團,運用大數據的方法與技術,透過工業數據分析與建模,執行智慧水處理專案及智慧無塵室溫濕度控制專案
•2018, 企業智慧語音特助系統開發,經濟部科技研究發展專案-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
業務團隊
實驗室業務專案主持人
陳承暘 碩士
學經歷:
實驗室業務專案主持人
許長威
學經歷:
實驗室專案主持人
蔡銘峰 碩士
學經歷:
台灣國發會智慧語音發表會
美國 VelocityMicro.com
AI-POWER STACK 專案
成功案例
台湾经济部工业局CiTD专案:企业智慧語音特助系統開發計畫
台灣經濟部2020-2023年產業園區產業輔導創新計劃
台灣經濟部技術處科研成果價值創造計畫:AIoT 長照陪伴助理雲服務計畫
獲邀於 Synopsys 2019 年 ARC 處理器高峰會 演講 如何利用 硬體加速器 進行 AI 模型加速
AI導入故事
AI 突圍:中小企業如何用 **「一機一庫」模式 化解資料安全與成本困境
人物
劇情簡介
王明總經理為公司發展策略制定需要大量數據分析,他找到了數據分析師李娜。李娜建議使用生成式 AI 模型,及 RAG 與 LangChain 技術,以公司現有的 Excel 資料庫建立知識庫,並以一台有 GPU 卡的 PC 進行 AI 分析。最終,李娜利用自動化工作流程將分析流程自動化,既確保了資料安全,也降低了成本,最終獲得了王明的認可。
故事詳情
1. 困境:資料安全與成本的博弈 王明:李娜,最近公司需要進行策略分析,需要大量資料分析工作,你有什麼建議?李娜:王總,我可以使用 生成式 AI 模型,及 RAG 與 LangChain 技術進行分析,它們可以快速產生分析報告,並且不需要依賴 ChatGPT 等雲端服務。
王明:這個方案不錯,但我們現有的資料都是儲存在 Excel 表格中的,如何利用這些資料進行分析呢?李娜:我們可以將 Excel 資料整理成結構化的知識庫,然後使用 生成式 AI 模型,及 RAG 與 LangChain 技術進行分析。
王明:建立知識庫和部署 AI 模型所需的時間和成本太高,我們現在預算有限,恐怕難以負擔。
2. 轉機: 「一機一庫」模式的破局
李娜:王總,我最近研究了一個新的方案,叫做 「一機一庫」模式。我們可以利用公司現有的 Excel 資料庫建立知識庫,並用一台有 GPU 卡的 PC 進行 AI 分析。這樣既能確保資料安全,又能降低成本。
王明:這個方案很有意思,你詳細說說看。
李娜:首先,我們可以將公司現有的 Excel 資料進行整理與清洗,並建立成結構化的知識庫。然後,我們可以使用 RAG(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技術,將知識庫中的資訊與外部資料進行整合,產生更豐富且準確的資訊。最後,我們可以使用 LangChain 技術,將這些資訊進行分析,產生數據報告。
王明:這個方案聽起來不錯,既能確保資料安全,又能降低成本。
3. 實踐:AI 助力企業起飛
趙輝:王總,李娜,我已經按照李娜的方案,將公司現有的 Excel 資料整理成知識庫,並部署了 RAG 與 LangChain 技術。
王明:很好,我們來試試看。
李娜:王總,我們可以使用 AI 模型對以下幾個面向進行分析:
王明:好的,我們先從市場趨勢分析開始。
(使用 生成式 AI 模型,及 RAG 與 LangChain 技術進行分析,產生數據報告) 王明:這個報告非常詳細,對我們制定市場策略非常有幫助。
李娜:王總,為了提高效率,我們可以將分析流程自動化。
4. 昇華:自動化工作流程
李娜:我可以使用 LangChain 的工作流程編排功能,將資料整合、資料處理、模型訓練等步驟串連起來,形成自動化工作流程。
王明:這個主意很好,這樣可以節省大量時間和人力。
(李娜利用 LangChain 技術,將分析流程自動化) 王明:非常好,這樣我們就能夠快速、準確地進行數據分析,為公司發展提供決策支援。
結語
「一機一庫」模式與自動化工作流程相結合,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一種更有效率、低成本、高準確的 AI 數據分析解決方案。
AI 部署模式
本地 (Local Host) vs. 雲端 (Cloud)
對企業而言,資料的安全性至關重要。本地部署模式和建立自有企業知識庫是保障資料安全的兩大有效手段。
本地部署模式的優勢在於:
建立自有企業知識庫的優勢在於:
對於特別重視資料安全的企業,建議採取以下措施:
透過採取以上措施,企業可以有效保障資料安全,降低資料外洩風險。
獨特AI導入模式
企業導入 AI 的關鍵:Train-to-work:雙管齊下,鍛造 AI 實戰利品
一、Train-to-work 的雙重目標
Train-to-work 模式的核心是雙管齊下,以實踐為導向,同步提升人才隊伍和 AI 模型的實戰能力,助力企業高效導入 AI。
1. 人才訓練:
2. 模型訓練:
二、Train-to-work 的實施路徑
1. 規劃設計:
2. 人才培育:
3. 模型訓練:
4. 持續改進:
三、CAIL 的 Train-to-work 服務
CAIL 擁有豐富的 AI 實務經驗和專業服務團隊,可以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 Train-to-work 服務,包括:
1. 諮詢服務:
2. 培訓服務:
3. 專案實施服務:
4. 模型訓練服務:
5. 持續改善服務:
四、案例
某大型製造業與 CAIL 合作,採用 Train-to-work 模式導入 AI。 CAIL 協助企業制定了 AI 策略規劃,並為員工提供了系統性的 AI 培訓。在實踐中,員工將所學應用於生產線改造,成功實現了產品品質提升和生產效率優化。
五、總結
Train-to-work 模式是企業導入 AI 的高效率路徑。 CAIL 擁有豐富的AI 實務經驗和專業服務團隊,可以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Train-to-work 服務,助力企業打造一支高素質的AI 人才隊伍,並訓練出滿足業務需求的AI 模型,最終實現數位轉型和智慧製造升級。
合作模式
CAIL合作模式:AI賦能,共創未來
一、模式概述
CAIL提供AI技術和知識管理服務,並以技術和知識入股方式,參予廠商成立新創事業單位或新創企業。
此模式旨在:
二、合作方式
第一步:建立企業知識庫
第二步:AI技術賦能
第三步:共創未來
三、模式優勢
四、適用場景
五、案例
六、未來展望
CAIL將持續秉持開放合作的態度,與各界夥伴攜手共進,共創智能製造新時代!
AI 相關資訊
業界重大事件
微軟宣布投資6.5億美元(近新台幣200億元)給2年前才創立的Inflection AI,同時宣布任命其創辦人Mustafa Suleyman與Karen Simonyan為Microsoft AI負責人,負責後續針對消費者市場的AI工具,像是Copilot以及使用GPT-4技術的Edge瀏覽器開發........
2024年將是AI PC元年。AI PC指的是具備可以執行生成式AI功能的電腦,AI PC的概念是,不需透過雲端,就能在本地端運行語言模型得到結果..........
中國大陸:
根據我國國民經濟「十三五」規劃到「十四五」規劃,國家對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規劃經歷了從重視發展技術到促進產業深度融合的變化...
台灣地區:
隨著物聯網帶來海量數據的蒐集、晶片技術成熟及演算法持續優化等因素,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相關應用備受各界關注,不僅研究機構如Gartner將AI列為2017年10大技術趨勢[1]、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 & Company)亦將AI視為未來數位化重點[2],先進國家如美國、日本、韓國等已將AI納入國家重要政策,我國「亞洲·矽谷」計畫亦將AI納入未來聚焦推動的關鍵議題,顯見AI已蔚為各界關注焦點。
依國內外智庫研究,AI的發展趨勢可歸出幾項重點.................
問與答:
Q:我們常說的 BI 跟 生成式 AI 有何不同?
商業智慧 (BI) 和生成式 AI 是兩種不同的技術,它們可以互補使用以提供更強大的分析功能。
BI 著重於從資料中提取洞察力。它使用各種工具和技術來收集、清理、分析和視覺化資料。 BI 可以幫助企業了解其營運、客戶和市場。
生成式 AI 著重於產生新的資料。它使用機器學習演算法來創建新的內容,例如文字、圖像和程式碼。生成式 AI 可以用於各種目的,例如創建個人化內容、生成預測和開發新產品。
主要區別
以下是 BI 和生成式 AI 之間的一些主要區別:
互補性
BI 和生成式 AI 可以互補使用以提供更強大的分析功能。例如,BI 可用於分析資料以識別趨勢,而生成式 AI 可用於根據這些趨勢產生預測。
未來
隨著 AI 技術的不斷發展,BI 和生成式 AI 將繼續融合。這將使企業能夠從數據中獲得更深入的洞察力,並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以下是一些 BI 和生成式 AI 如何互補使用的範例:
Q: 請用表格比較 BI、Analytical AI and Generative AI
BI、Analytical AI 和 Generative AI 的關係
BI 是基礎。它提供對數據的基本理解。
Analytical AI 增強了 BI。它使用機器學習來發現隱藏的模式和趨勢。
Generative AI 是未來的方向。它可以產生新的數據,用於預測和創造性工作。
總結
BI、Analytical AI 和 Generative AI 是三種不同的技術,它們可以互補使用以提供更強大的分析功能。 BI 提供對資料的基本理解,Analytical AI 增強了 BI,Generative AI 是未來的方向。
特徵 | 與一個 | 人工智慧分析 | 生成式人工智慧 |
目的 | 從數據中提取洞察力 | 增強分析能力 | 產生新的數據 |
方法 | 使用各種工具和技術來分析數據 | 使用機器學習演算法來分析數據 | 使用機器學習演算法來產生新的數據 |
輸出 | 視覺化、報告和儀表板 | 預測、推薦和決策支持 | 文字、圖像、程式碼等 |
專注 | 歷史數據 | 歷史和未來數據 | 未來數據 |
應用 | 各種行業 | 各種行業 | 創意領域、數據分析 |
聯絡
中國大陸業務聯絡人 楊女士
cindy_yangjing@hotmail.com
+86 189 2678 5061 www.ai168.org
台灣業務聯絡人 伍先生
吉爾伯特吳3080@gmail.com
+886 935022788 www.ai168.org